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但也是各类疾病高发的季节,尤其是身体抵抗力较低的老年人群,更容易诱发各种疾病。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张艳萍提醒,春季老年人易患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应从饮食、运动、生活起居上多加注意。
张艳萍介绍,“春季乍暖还寒,冷热不定,风还特别大,尤其是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差的的老年人就很容易生病。”
春季老人易患疾病有哪几种?张艳萍给出了答案:
01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有支气管炎、肺炎、慢阻肺等,症状多为咳嗽、气喘、咳痰(次数较多)、有痰变黏稠、发黄等。
其中,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是对这个群体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种疾病,“‘老慢支’可反复发作,使支气管、肺部组织及功能发生一系列的病变,从而导致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慢阻肺等疾病的发生,严重者还会引起肺心病而危及生命。因此,‘老慢支’需要提前并通过合理的方式预防,如疾病一旦发作,要及早控制,及时治疗。”张艳萍说。
同时,流感也是这个季节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衰等疾病。
02心脑血管疾病
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很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易发。该类疾病的表现为反应迟钝、偏瘫,甚至意识昏迷等,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在春季需要格外注意身体的保养和疾病的预防。
其中,急性心梗和脑梗死是不能忽视的重中之重。
急性心梗是由于冠脉斑块不稳定破裂,阻塞血管,引起心肌急性缺血坏死,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有濒死感,伴大汗淋漓,疼痛时间长,超过30分钟。除了春天多变的气候外,肥胖、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情绪激动、暴饮暴食、便秘用力排便均可引起心梗发作。
脑梗死在冬季和春季的时候容易发生。如果患者突然出现了一侧肢体麻木、乏力、言语不利、吞咽障碍、剧烈头晕等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03骨关节病
张艳萍介绍,春天早晚气温偏低,人体肌肉和皮下组织血液流动较差,持续受凉和温度反差,可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关节疼痛。
尤其是老年人,其体内产热能力较差,血液循环也没有那么旺盛,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响,南方气候潮湿,湿邪重浊且黏滞,更容易使人出现四肢无力、关节酸痛等症状。
04消化系统疾病
老年人抵抗力较差、消化功能减弱,容易引起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果饮食不节制,吃得过油腻或摄入高脂肪食物,则会导致消化器官负荷加重,引起腹痛、呕吐、腹泻等,甚至患上胰腺炎或胆囊炎等疾病。
面对这些春季高发疾病,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张艳萍建议,老年人在春季一定要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注意保暖、注意日常的卫生,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管住嘴、迈开腿,做到“三合理”:
合理保暖
老年人不要过早脱棉衣,应适当“捂”一段时间,原则是“下厚上薄”,先减上面,再减下面,注意腿脚的保暖。另外在风雨天气尽量少出门,防止气温变化引起血压波动。
合理饮食
老年人应保证每天从糖类摄入的热量不超过人体每天总摄入热量的1/10,尤其是心脏病患者、有家族病史以及肥胖等心脏病的高危人群更应该严格限制糖的摄入量。日常多吃蔬菜,搭配适量的瘦肉、蛋、鱼,少吃动物内脏,保持大便畅通,避免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升高。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的人群要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换调整降压药。
为了抵御春寒,春季老人应以高热量食物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吃黄豆、花生、芝麻、核桃等以便及时补充能量。为了增强抵抗力,还应多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并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优质蛋白从鸡蛋、鱼虾、牛羊肉、兔肉、豆制品和奶制品获得,而多吃西红柿、胡萝卜、油菜、小白菜、柿子椒、柠檬、橘子等可有效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
在春天,老年人要注意饮食调理,宜多吃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肠胃引发疾病。胃寒者早、晚可以喝点姜糖水,有御寒胃和防治感冒的双重作用。
合理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同时增强新陈代谢,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激进。春天要避免晨练,锻练的时间在上午10点之后为宜,可以做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后脱穿衣服避免着凉引起感冒。
此外,老年人睡眠时间也不宜过长,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6-8小时就可以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人多的公共场所,最好佩戴口罩;年龄在55岁以上的人群要保持每年至少一次的体检;做好日常血压、血糖监测,避免血糖大幅波动,做到高血压的控制达标、血糖控制达标,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